要点略读:
01. 研究人员利用新方法预测了生理年龄对人体复原力的影响,复原力是指从健康危机事件中恢复健康的速度。
02. 该数据模型用于开发生物传感器手机app,监测人们的健康和体能状态,测量并提供可能的抗衰老效果。
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的新方法可以测量身体组织的实际年龄,以及器官和血液等被称为生物时钟的指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更能说明我们的长寿程度,而不仅仅是年龄多大。
至今,大多数生物老化测试都是对单个生物标记的记录,而无法预测起波动情况,从而导致预测不准确。
这项实验的意义在于,模型显示,人类从健康压力中恢复过来的能力在120到150岁之间消失了,这也许代表着人类生理寿命的极限。
利用这个数据框架和几乎所有现代移动设备都会内置的计步器软件,他们创建了一个预测生物年龄的手机应用程序。
“在我看来,这项工作是一种概念上的突破,因为它标定出影响人类寿命的基本因素以及相互作用的原型。也就是说把衰老现象定义为健康弹性的逐渐丧失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老年疾病,是健康弹性丧失后的“死亡执行者”。”该研究的合著者安德烈古德科夫博士在新闻发布中说道,“它还说明了为什么即使在最有效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后,我们只能提高患病者的平均寿命,而不能提高最大寿命预期。除非未来能开发出真正的抗衰老疗法,每个人活到人类的极限年龄还只是美好的梦想。”
模拟人类衰老轨迹的新工具
为了描述人类生物老化的轨迹,Fedichev和同事开发了一种叫做动态生物体状态指数(DOSI)的方法。
DOSI结合了几种测量方法,比如全血细胞计数(CBC),这是标准血液测试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能很方便地从1岁到85岁的个体数据中做出大数据集。
Gero的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随着DOSI评分的增加,患病和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被归为健康最脆弱的人群,一生中DOSI得分较高。
用量化的方式,Fedichev和他的同事区分了三个不同的老化轨迹片段,分别对应于
(I)早期成年期(16-35 y.o.);
(II)中世纪(35-65岁);
(三)年龄大于65岁的。
在30岁之前,DOSI值在生长阶段缓慢增加,随后在40岁之后,DOSI值略有陡峭的升高。
在65岁以后,人们的DOSI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级增长。
左边的图表是5到85岁的NHANES参与者的年龄。
该图中有3个不同的分段,分别对应
(I)年龄< 35岁;
(2)年龄35 – 65;
年龄> 65岁。
右边的图(B)显示,从实线和虚线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多重发病率表现为DOSI水平升高,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健康(非虚弱)和“最虚弱”参与者队列中的DOSI平均值。
个体的健康弹性随着DOSI分数的增加而减少。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发现40多岁的人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从压力中恢复,而90多岁的人需要超过8周的时间。
人类的最大寿命预期只有150岁
DOSI值随年龄而波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波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
到了120岁到150岁左右,人体将无法恢复到正常稳定的DOSI值的波动,Fedichev和他的同事们一致认为,这代表了我们寿命的内在限制。
左图显示了DOSI的逆方差是如何在所有调查数据集中线性减小的,其外推值在120-150岁的年龄范围内消失(方差发散)。
右边的图表显示了测量生理平衡的正常DOSI值的偏差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并在120到150岁左右达到临界点,这代表了人类寿命的极限。
纵轴代表潜在的生理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离稳定的DOSI值(A)向不稳定的值(C)转变,最小平衡DOSI值(D)的轨迹在下降。
在这个与年龄相关的向120 – 150年临界值的发展过程中,人体将不太可能恢复稳定的DOSI值,维持平衡的能量屏障(B)失去了意义。
可穿戴技术提供扩展DOSI监测
Gero开发了名为GeroSense的移动可穿戴生物传感器来收集DOSI数据,可以用来计算一个人的恢复力。
通过下载iPhone应用程序,人们可以使用GeroSense监测技术,根据可穿戴传感器的移动数据流计算生物年龄。通过使用该应用程序,个人可以监测抗衰老和长寿疗法以及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对生物年龄的可能影响。
基于身体活动数据流的弹性计算已经在GeroSense iPhone应用程序中实现,并通过基于web的API提供给研究社区。
40岁后及时补充NAD+前体NMN
拒绝细胞衰老,增强细胞自噬更新
活到人类最大寿命,你应该也可以
资料来源:
Pyrkov TV, Avchaciov K, Tarkhov AE, Menshikov LI, Gudkov AV, Fedichev PO.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blood markers reveals progressive loss of resilience and predicts human lifespan limit. Nat Commun. 2021 May 25;12(1):2765. doi: 10.1038/s41467-021-23014-1. PMID: 34035236.